English

第一次苏州访书

2000-08-23 来源:中华读书报 江苏锡山市锡兴集团 苏迅 我有话说

数年前曾有人写书话,说苏州古藉书店常年有对折旧版老书,他竟然以廉价淘到出版于80年代的《藏园群书经眼录》。傅增湘先生的这部访书目录是修习目录版本者访求的名件,老先生寄居姑苏时曾为张大千授学,60年后有人在此地淘到这部书,也算是一段笔墨因缘。当时这篇书话读得我怦然心动:到苏州往来车资约摸四五十元,只要抱回五十元钱的对折书就扯平了。因为本地书店出售老版本非但不打折,还在书背贴上小小纸片,按时价标上价码。况且许多图书由于读者少,重印间隔长,常常是十几二十年也不见重印,把人急死!于是二十年前对苏州的印象又泛上脑海,模糊记忆的色彩变得鲜活起来,去还是不去?结果是,理智与情感作出相同的决定:攒钱,去苏州。

那是个大年初二的早晨,我终于踏上了苏州的土地。虽然辰光已不早,但通衢仍然宁静,整个苏州城还未从新春的沉睡中醒来。这是个安祥的城市,如同书香世家的少妇,懂得满足知道享受,哪怕是静得只有时光在流,也能教人体会到她心境的平和与腹笥的丰赡。这一切,都令我这个初来乍到的过客为之暗暗喝彩,平添几分悠闲雅趣而少了一些疏离陌落之感。

我按着地图寻到人民路古藉书店。这里的书按出版社分类插架,三楼上不仅有打折老版本,还有线装古藉。服务员态度柔和,若神态辅之以语音,则更见热情客气。随便询问某书,他们能迅速而准确地答出有或没有,有,会走到架前帮你抽出递到手上。付款时,如果发现你购书超过一定数额,会很主动地提出打折,并欢迎再来。我问有一部《藏园群书经眼录》还有没有,服务员笑笑,说卖断了,本来是有一包积压在库底的,翻出来打折上架,卖得很快。

我也跑过不少书店,服务员对业务如此熟悉的,少见。《藏园群书经眼录》不是通俗书,一问之下竟能马上作答,可见是有成竹在胸。与苏州古藉书店形成鲜明对比的,是上海古籍书店。福州路上海古籍书店,大名远扬,今春我赴沪访书,自然要羡名而去。书店排架图书种类驳杂不说,服务员对待顾客的态度就让人颇受不了,仍然是一副80年代凭票售货的神情,懒洋洋爱理不理,对顾客扮演着居高临下的不屑表情。架上有部缪荃孙《艺风堂日记》未标价,问,服务员既不知此书且不知价格。很幸运地在尘泊的书架上翻到十余年前影印的《绵津山人诗集》、《李文藻四种》等线装书,便宜得惊人。付完款要走,发现书太多,向服务员讨只背心袋,她却说只能给一只,如果每个顾客都来讨,不要全部讨光哦?我口拙,只好连抱带拎开路。回来后写了篇访书的文字寄给石家庄《古旧书交流信息》,文中将苏州古藉书店与上海古籍书店作了几句对比。上海古藉书店是代销这份交流信息的,想必服务员也读到这些“触壁角”的话了罢。二十天后我再作沪上之行,这位服务员好像不时用眼瞟我,大概她有些认得我了。

这次在苏州抢购的书实在多,《古籍刻工名录》、《燕都古籍考》都是寻访良久的僻书,老版《红梅记》、《花蕊宫词笺注》、《杨慎学谱》、《河南志》、《郑珍评传》,便宜得如同白拣。拎着两大捆书行动已不便捷,乘着午后的清水太阳我兴尽而归。在车上,回头看看这座逐渐远去的城市,我想苏州人能天天如我今日,且可省却许多鞍马劳顿,生活在这座城市实在是命好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